- 注冊時間
- 2013-4-6
- 最后登錄
- 2013-4-10
- 閱讀權限
- 20
- 積分
- 9
- 精華
- 0
- 帖子
- 6
- 積分
- 9
- 帖子
- 6
|
1.金銀花茶
原料:金銀花5g、綠茶3g。
用法:將金銀花和綠茶置于茶杯中,用15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飲用,至茶味變淡為止。
功能:清熱,解毒;抗菌。
用途:外感發熱;慢性腸炎;肺炎;扁桃體炎;腎炎;夏季熱盛時飲用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2.金銀花清利茶
原料:金銀花15g、白糖10g。
用法:飲用時加入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,沖飲至茶味變淡。
功能:清熱止痢。
用途:赤白痢、大便中挾膿血。
來源:《惠直堂經驗方》。
3.金芪花茶
原料:黃芪5g、金銀花3g、茉莉hua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茶味變淡為止。
功能:益氣托毒解毒。
用途:瘡瘍腫毒的瘡口久不愈合;慢性腎炎;慢性肝炎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4.金銀菊茶
原料:金銀花5g、菊花3g、綠茶3g、白糖10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,分二、三次飲用。
功能:清肝解毒。
用途:慢性肝炎;眼部炎癥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5.金天茶
原料:金銀花5g、天花粉3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茶味變淡為止。
功能:清熱解毒,涼血消腫。
用途:肝經熱盛口苦咽干、黃疸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6.金銀甘茶
原料:金銀花5g、甘草3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。
功能:清熱涼血,調和胃氣。
用途:瘡瘍;熱病;咽喉腫痛;肺癌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7.金翹茶
原料:金銀花5g、連翹3g、綠茶5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。
功能:清熱透邪。
用途:外感發熱;炎癥;瘡瘍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8.銀歸茶
原料:金銀花5g、菊花3g、綠茶5g。
用法:將金銀花、菊花置于鍋內,用250ml水煎煮沸后,沖泡綠茶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也可直接沖泡飲用。
功能:清熱解毒,活血祛瘀。
用途:癰疽腫毒。
來源:《洞天奧旨》。
9.金花茶
原料:金銀花10g、茉莉hua茶5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,可加適量白糖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解毒。
用途:外感發熱;腸炎;痢疾;麻疹;腮腺炎;外傷感染。可預防中暑、風熱感冒。
來源:《滇南本草》。
10.連翹玉茶
原料:連翹10g、玉竹3g、綠茶5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解毒,消腫散節;抗菌。
用途:外感熱病;斑疹;瘡瘍;炎癥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
11.翹風茶
原料:連翹5g、防風3g、梔子3g、甘草3g、綠茶5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,可沖泡二、三次飲用。
功能:清熱疏風。
用途:一切外感熱病。
來源:《類證活人書》。
12.連翹茶
原料:連翹20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250ml水煎煮沸后5分鐘泡茶即可,頻頻飲至味淡為止。也可直接用200ml開水沖泡飲用。
功能:解毒散結。
用途:赤游癍毒;急性腎炎;紫癜。
來源:《玉樵醫令》。
13.翹英茶
原料:連翹5g、蒲公英3g、川貝母3g、茉莉hua茶3g。
用法:用250ml水煎煮前三味藥至沸后5分鐘即可泡茶飲用。
功能:清熱解毒,散瘀消腫。
用途:乳癰乳核等乳房疾病。
來源:《玉樵醫令》。
14.翹瞿茶
原料:連翹5g、瞿麥3g、甘草3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解毒消瘀。
用途:瘰疬結核不散。
來源:《楊氏家藏方》。
15.翹柏茶
原料:連翹5g、黃柏1g、甘草3g、綠茶3g。
用法:將連翹、黃柏用250ml水煎沸后,沖泡甘草、綠茶5分鐘后即可飲用。也可直接沖泡飲用。
功能:清熱消火。
用途:口舌生瘡、口腔潰爛腫痛。
來源:《玉樵醫令》。
16.黃芩茶
原料:黃芩6g、綠茶3g。
用法:將黃芩用200ml水煎沸后,沖泡綠茶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也可直接沖泡飲用。
功能:清熱燥濕,解毒;抗炎抗變態反應,降壓、利尿,利膽解痙,鎮靜。
用途:熱病煩躁;濕熱瀉痢、黃疸;熱淋;目赤腫痛;癰腫疔瘡;肺炎;肝炎;腎炎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17.芩竹茶
原料:黃芩5g、竹葉5片、人參3g。
用法:加適量白糖,用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除煩。
用途:小兒心熱夜啼驚啼。
來源:《圣濟總錄》。
18.芩葶茶
原料:黃芩5g、葶藶子3g、綠茶3g。
用法:將黃芩、葶藶子用250ml水煎開后,沖泡綠茶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也可直接沖泡飲用。
功能:清熱祛痰。
用途:支氣管炎;肺熱咳嗽、痰黃稠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19.芩芍茶
原料:黃芩5g、芍藥3g、甘草3g、大棗2枚、茉莉hua茶3g。
用法:將黃芩、芍藥、大棗用250ml水煎沸后,沖泡甘草、茉莉hua茶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也可直接沖泡飲用。
功能:清熱止痢。
用途:腹痛、下痢。
來源:《傷寒論》。
20.黃芩清暢茶
原料:黃芩20g、綠茶5g。
用法:黃芩水煎沸后,沖泡綠茶,日服三次,也可用200ml開水直接沖泡飲用。
功能:清熱止淋。
用途:熱淋、小便赤熱灼痛;婦女血崩。
來源:《千金翼方》。
21.芩芷茶
原料:黃芩5g、白芷5g、茉莉hua茶3g。
用法:用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疏風。
用途:風熱所致眉眶痛;頭痛。
來源:《丹溪心法》。
22.芩冬茶
原料:黃芩5g、麥門冬茶3g、綠茶3g。
用法:加適量蜂蜜,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后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生津。
用途:產后傷陰津口渴不止。
來源:《楊氏家藏方》。
23.黃連茶
原料:黃連0.5g、綠茶5g、白糖15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瀉火解毒,燥濕,殺蟲;抗菌。
用途:熱病心煩、發燒;菌痢;咽喉腫痛;目赤;口腔潰爛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24.連甘茶
原料:黃連0.5g、甘草5g、朱砂2g、綠茶3g。
用法:將黃連、朱砂用250ml水煎沸后,沖泡甘草和綠茶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心除煩。
用途:心煩、心熱;熱病嘔吐。
來源:《仁齋直指方》。
25.連心茶
原料:黃連0.5g、肉桂心3g、茉莉hua茶3g。
用法:加適量白糖或蜂蜜,用200g開水沖泡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交通心腎。
用途:心腎不交怔忡無眠。
來源:《四科簡效方》。
26.連夏茶
原料:黃連0.3g、半夏3g、白糖10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后飲用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止嘔。
用途:熱病嘔吐、小兒胃熱吐乳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27.連梅茶
原料:黃連0.5g、烏梅2枚、綠茶3g。
用法:黃連、烏梅二藥共煎湯,以湯泡茶5~10分鐘即可,可加適量白糖。也可直接沖泡。
功能:清熱除煩止痢。
用途:心火熱盛、心煩不寐、口舌生瘡;痔瘡;濕熱瀉痢;急慢性炎癥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28.連知茶
原料:黃連0.5g、知母3g、綠茶3g。
用法:將黃連、知母用200ml水煎開后,沖泡綠茶即可。可加適量冰糖。
功能:清熱除濕,養陰降火。
用途:陰虛火旺所致低熱、盜汗、咳血、遺精;甲亢;腎炎;糖尿病;尿血等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29.黃柏茶
原料:黃柏0.5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解毒,燥濕解毒;抗菌,降壓。
用途:熱痢、泄瀉;黃疸;淋濁;痔瘡;便血;赤白帶下;口舌生瘡;目赤腫痛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30.赤柏茶
原料:赤芍3g、黃柏0.5g、綠茶3g。
用法:將赤芍、黃柏用250ml水煎沸后,沖泡綠茶5~10分鐘即可。也可直接沖泡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止痢。
用途:小兒熱痢下血。
來源:《閻氏小兒方論》。
31.蒼柏茶
原料:蒼術3g、黃柏0.5g、綠茶3g。
用法:將蒼術、黃柏用250ml水煎煮沸后泡茶。也可直接沖泡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除濕。
用途:濕熱所致關節疼痛;菌痢;肝炎。
來源:《丹溪心法》。
32.知柏茶
原料:知母3g、黃柏0.5g、茉莉hua茶3g。
用法:將知母、黃柏用250ml水煎沸后,沖泡茉莉hua茶5~10分鐘即可。可分數次飲。
功能:清熱除濕、養陰降火。
用途:痢疾;遺精;赤白帶下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33.柏砂茶
原料:黃柏0.5g、砂仁3g、甘草3g、紅茶3g、白糖適量。
用法:將黃柏、砂仁用250ml水煎沸后,沖泡甘草、白糖、紅茶5分鐘即可。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除濕,和中養胃。
用途:心煩、盜汗;脾胃不適、泛酸、嘔吐;慢性腸炎;胃炎。
來源:《奇效良方》。
34.大黃茶
原料:大黃1g、紅茶5g、白糖10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后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瀉火;抗菌,抗腫瘤。
用途:實熱便秘;痢疾初起;癰瘍腫毒;陽黃;水腫;淋濁;上消化道出血;急性胰腺炎;膽囊炎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35.大芍茶
原料:大黃1g、白芍3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瀉火緩急止痛。
用途:里熱盛腹痛、泄痢;大小便不通。
來源:《千金方》。
36.大黃牡丹茶
原料:大黃1g、牡丹皮3g、桃仁3g、茉莉hua茶3g、白糖適量。
用法:將大黃、牡丹皮、桃仁用300ml水煎沸5分鐘后,沖泡茶、糖即可。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瀉熱解毒,消癰排膿。
用途:腸癰;少腹腫痞。
來源:《金匱要略》。
37.大黃生地茶
原料:大黃1g、生地3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瀉火生津。
用途:虛勞嘔吐;熱病津傷口煩渴。
來源:《千金方》。
38.大黃枳芍茶
原料:大黃1g、枳殼1g、白芍1g、梔子1g、黃芩1g、綠茶6g。
用法:用350ml水煎煮大黃、枳殼、白芍、梔子、黃芩至水沸后,沖泡綠茶5~10分鐘即可。也可直接沖泡飲用。
功能:瀉火理氣止痛。
用途:目赤熱腫痛;口腔潰瘍、咽喉腫痛;腹痛便秘。
來源:《圣濟總錄》。
39.黃石茶
原料:大黃1g、石膏3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15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瀉火,透邪除煩。
用途:外感熱病;流感;小兒痄腮腫痛;咽喉腫痛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40.大甘茶
原料:大黃1g、甘草5g、綠茶5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泄胃熱,和中健胃。
用途:胃熱嘔吐;急性腎功衰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41.大芷茶
原料:大黃1g、白芷3g,綠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胃除積,消腫止痛。
用途:頭面、背部瘡瘍腫毒;便秘;頭熱昏痛;眉棱骨痛;鼻淵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42.大青葉茶
原料:大青葉5g、茉莉hua茶3g。
用法:用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解毒,涼血止血;抗菌。
用途:熱病煩渴;流感;急性傳染性肝炎;菌痢;黃疸;口瘡;癰疸腫毒;肺炎;急性腸炎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43.大青甘茶
原料:大青葉5g、甘草3g、淡豆豉3g、茉莉hua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解毒,透邪除煩。
用途:熱病發斑疹;心煩口渴。
來源:《補缺肘后方》。
44.大青菌茶
原料:大青葉5g、茵陳3g、秦艽3g、天花粉3g、綠茶6g。
用法:將大青葉、茵陳、秦艽、天花粉用350ml水煎煮沸后,沖泡綠茶5~10分鐘即可。可加適量白糖。也可直接沖泡飲用。
功能:清熱解毒,除濕。
用途:黃疸、急性傳染性肝炎。
來源:《方脈正宗》。
45.大青地茶
原料:大青葉5g、生地3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生津。
用途:熱病口渴、發燒;小便尿血。
來源:《泉州本草》。
46.大青升茶
原料:大青葉5g、生地3g、升麻3g、大黃0.5g、綠茶6g。
用法:將綠茶置于杯中,可添加適量白糖,用大青葉、生地、升麻、大黃的煎湯300沖泡5~10分鐘即可。也可直接沖泡飲用。
功能:清熱瀉火,生津潤燥。
用途:咽喉腫痛;唇腫舌爛、口腔粘膜潰瘍;口干面熱。
來源:《圣濟總錄》。
47.大青芙蓉茶
原料:大青葉5g、木芙蓉葉5g、蒲公英5g、綠茶5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,每日飲二、三次。
功能:清熱解毒,消炎。
用途:淋巴腺炎;術后感染調理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48.板藍根茶
原料:板藍根5g、綠茶5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,解毒,涼血;抗菌抗病毒。
用途:流行性感冒;流腦;乙腦;咽喉腫痛;目赤;瘡疹;肺炎;肝炎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49.板藍青葉茶
原料:板藍根5g、大青葉5g、羌活3g、綠茶5g。
用法:將板藍根、大青葉、羌活用300ml水煎沸后,沖泡綠茶5~10分鐘即可。也可直接沖泡飲用。
功能:清熱,抗病毒。
用途:病毒性感冒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50.藍菇茶
原料:板藍根5g、山慈菇1g、連翹3g、甘草3g、青黛1g、綠茶5g。
用法:用300ml水煎煮板藍根、山慈菇、連翹至水沸后,沖泡甘草、青黛、綠茶5~10分鐘即可飲用。也可直接沖泡飲用。
功能:清熱解毒。
用途:防治流行性腮腺炎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51.板茵茶
原方:板藍根5g、茵陳3g、郁金3g、苡米3g、綠茶5g。
用法:用25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肝解毒。
用途:肝炎;肝硬化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52.藍英茶
原方:板藍根5g、蒲公英5g、綠茶5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肝解毒。
用途:傳染性肝炎;流感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53.藍羌茶
原料:板藍根5g、羌活3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解毒,解表。
用途:外感發熱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54.白頭翁茶
原料:白頭翁5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涼血,解毒;抗菌。
用途:熱毒血痢;鼻衄;痔瘡;溫瘧;神經性皮炎。(注:虛寒瀉痢者不宜。)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55.白翁止痢茶
原料:白頭翁5g、黃連0.5g、黃柏1g、秦皮3g、綠茶5g。
用法:用250ml水煎煮白頭翁、黃連、黃柏、秦皮至水沸后,沖泡綠茶5~10分鐘即可。可加適量白糖。也可直接沖泡飲用。
功能:清熱涼血,燥濕止痢。
用途:熱痢腹痛。
來源:《金匱要略》。
56.翁艾茶
原料:白頭翁5g、艾葉5g、紅茶5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溫經止痢。
用途:冷勞泄痢;腹冷下痢;產后帶下。
來源:《圣濟總錄》。
57.阿翁茶
原料:白頭翁5g、阿膠5g、黃柏1g、甘草5g、紅茶5g。
用法:用300ml水煎煮白頭翁、阿膠、黃柏至水沸后,沖泡甘草、紅茶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養血止痢。
用途:赤白下痢、膿血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58.翁歸茶
原料:白頭翁5g、菊花尾3g、丹皮3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300ml水煎煮白頭翁、菊花尾、丹皮至水沸后,沖泡綠茶即可。也可直接沖泡。
功能:清熱,祛瘀。
用途:瘰疬遍生、身發寒熱。
來源:《本草匯言》。
59.蒲公英茶
原料:蒲公英5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解毒,利尿散結;抗菌。
用途:急性乳腺炎;外感發熱;急性肺炎;急性支氣管炎;胃炎;肝炎;腮腺炎;瘰疬;急性結膜炎;肺癌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60.蒲香茶
原料:蒲公英5g、香附3g、紅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,理氣;消炎。
用途:急性乳腺炎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61.蒲核茶
原料:蒲公英5g、香附3g、山茨菇1g、大薊3g、虎掌草3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400ml水煎煮蒲公英、香附、山茨菇、大薊、虎掌草至水沸后,沖泡綠茶5~10分鐘即可。也可直接沖泡飲用。
功能:清熱解毒,理氣散瘀。
用途:瘰疬痰核;淋巴結發炎。
來源:《滇南本草》。
62.蒲花茶
原料:蒲公英5g、金銀花3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瀉火。
用途:急性結膜炎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63.蒲乳茶
原料:蒲公英5g、乳香3g、沒藥3g、甘草3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300ml水煎煮蒲公英、乳香、沒藥至水沸后,沖泡甘草、綠茶即可。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解毒,活血。
用途:各種化膿性感染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64.蒲肝茶
原料:蒲公英5g、茵陳5g、柴胡3g、梔子3g、郁金3g、茯苓3g、綠茶10g。
用法:用400ml水煎煮蒲公英、茵陳、柴胡、梔子、郁金、茯苓至水沸后,沖泡綠茶5~10分鐘即可。可加適量白糖。也可直接沖泡飲用。
功能:清熱除濕,理氣。
用途:急性傳染性肝炎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65.蒲胃茶
原料:蒲公英5g、地榆根3g、生姜3g、花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和胃。
用途:慢性胃炎;胃潰瘍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66.蒲砂茶
原料:蒲公英5g、橘皮3g、砂仁3g、紅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,和中,養胃。
用途:脾胃虛弱;慢性胃炎;胃脘脹痛;消化不良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67.蒲地茶
原料:蒲公英5g、生地3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涼血解毒,散結除痹。
用途:風濕性關節炎、關節紅腫熱痛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68.蒲瓜茶
原料:蒲公英5g、瓜蔞3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散結,和胃消痞。
用途:急慢性胃炎;胃潰瘍病;膽石癥;膽囊炎有痰熱癥狀者;肺癌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69.石紅茶
原料:石膏5g、紅茶3g、白糖10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解肌,除煩止渴。
用途:發燒不退、心煩神昏、口渴咽干、口舌生瘡、發斑疹;胃熱牙痛頭痛;肺熱喘咳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70.白虎茶
原料:石膏3g、知母3g、甘草3g、粳米3g、花茶3g、白糖10g。
用法:用250ml水煎煮石膏、知母、粳米至水沸后,沖泡花茶、甘草、白糖5~10分鐘即可。
功能:辛寒清熱。
用途:熱病煩渴傷胃、腹滿不適、譫語。
來源:《傷寒論》。
71.石米茶
原料:石膏3g、粳米5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250ml水煎煮石膏、粳米至水沸后,沖泡綠茶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護胃。
用途:溫病初起。
來源: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。
72.石甘茶
原料:石膏3g、甘草3g、綠茶。
用法:用250ml水煎煮石膏至水沸后,沖泡甘草、綠茶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也可直接沖泡飲用。
功能:清熱和中生津。
用途:熱病汗多煩渴。
來源:《傷寒總病論》。
73.二石茶
原料:石膏3g、寒水石3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250ml水煎煮石膏、寒水石至水沸后,沖泡綠茶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滌痰。
用途:痰熱咳喘。
來源:《內經素問》。
74.石梅茶
原料:石膏3g、烏梅2枚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。可加適量白糖。
功能:清熱養陰生津。
用途:發熱口渴唇干。
來源:《外臺秘要》。
75.石喉茶
原料:石膏3g、知母3g、元參3g、天花粉3g、甘草3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300ml水煎煮前四味藥至水沸后,沖泡甘草、綠茶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養陰。
用途:各種熱性喉疾。
來源:《喉科秘訣》。
76.石芷茶
原料:石膏3g、白芷3g、防風1g、荊芥1g、細辛0.5g、綠茶5g。
用法:用350ml水煎煮石膏、白芷、防風、荊芥、細辛至水沸后,沖泡綠茶5~10分鐘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瀉火。
用途:胃熱牙痛、口臭。
來源:《保壽堂經驗方》。
77.膏斛茶
原料:石膏3g、石斛3g、綠茶3g、白糖10g。
用法:用250ml水煎煮石膏、石斛至水沸后,沖泡綠茶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增液養胃。
用途:胃熱津傷時飲用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78.夏枯草茶
原料:夏枯草10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肝,散結;抗菌,降壓。
用途:急性傳染性肝炎;乳癰;乳癌;目赤腫痛;血崩帶下;高血壓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79.夏蒲茶
原料:夏枯草10g、蒲公英3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后飲用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消癰。
用途:乳癰初起。
來源:《本草匯言》。
80.夏香茶
原料:夏枯草5g、香附3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疏肝。
用途:肝虛目睛疼、淚流不止、畏光。
來源:《簡要濟眾方》。
81.夏星茶
原料:夏枯草5g、膽南星3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熄風。
用途:肝風內動之口眼歪斜、頭暈。
來源:《滇南本草》。
82.夏冰茶
原料:夏枯草5g、冰糖10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利頭目。
用途:頭目眩暈。
來源:《閔東本草》。
83.夏蜜茶
原料:夏枯草5g、蜂蜜20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分鐘后飲用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降壓。
用途:高血壓;羊癇風。
來源:《閔東本草》。
84.夏蓮茶
原料:夏枯草5g、半枝蓮3g、白糖10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止痢。
用途:小兒菌痢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85.夏槐茶
原料:夏枯草5g、槐花3g、小薊3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泄肝熱、涼血止血。
用途:肝火上炎所致腦溢血、眼底出血、鼻血、尿血、痔瘡出血等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86.夏英茶
原方:夏枯草5g、蒲公英3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后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解毒,消散郁結。
用途:肝炎、黃疸;乳癰;瘡瘍;瘰疬;目赤腫痛;小便淋漓灼痛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87.夏菊茶
原方:夏枯草5g、菊花3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后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肝明目。
用途:肝炎;目赤腫痛;頭痛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88.夏甘茶
原料:夏枯草5g、甘草3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后飲用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生津。
用途:熱病口渴煩熱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89.夏芩茶
原料:夏枯草5g、黃芩3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后即可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肺瀉火。
用途:肺熱咳嗽、痰黃稠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90.魚腥草茶
原料:魚腥草5g、綠茶3g。
用法: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后飲用,沖飲至味淡。
功能:清熱解毒,利尿消腫;抗菌抗病毒。
用途:肺炎;水腫;淋病;瘡瘍;濕疹;痔瘡;肺膿瘍。
來源:傳統藥茶方。
|
|